![]() |
首頁 >> 河北 >> 滄州市 >> 鄉鎮介紹 >> 舊州鎮 |
![]() |
舊州鎮 |
舊州鎮轄14個行政村,面積79平方公里,人口4.5萬,耕地面積50946畝,全鎮財政供養人員303人,其中政府工作人員86人,教師217人。是河北省小城鎮改革發展重點鎮和國家發改委確定的全國第一批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享譽海內外的國寶滄州鐵獅子、石油開發區、古滄州旅游開發區和冀東商貿城坐落在鎮區。 行政區劃 鎮政府駐東關村。面積79方千米,人口2.50萬。轄14個村委會:東關、北關、郭村、賈村、東龐河、西龐河、前曹莊、后曹莊、感化屯、王店子、楊店子、王槐莊、強莊子、李才高。 歷史沿革 古城歷史悠久。舊州是古滄州所在地,春秋戰國時期屬燕、趙、齊三國交界,秦統一中國后屬巨鹿郡。舊州的建城至少可以上溯到西漢高祖5年(公元前202)。西漢時設渤海郡,領26縣,郡治浮陽,即現在的舊州;隋開皇18年(公元618年)改浮陽為清池,治所仍在舊州;至明永樂靖難之役,滄州城毀,州治遷至長蘆(現在的滄州市區)。前后歷經1500多年,因此說,舊州是滄州的母體。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優越。舊州東臨渤海,北倚京津,毗鄰滄州市區。交通便利,西有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北有朔黃鐵路、石黃高速公路掠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黃驊港80公里,距石黃高速滄州東出口3公里,大港油田采油三廠就坐落在此。 經濟發展 經濟基礎雄厚。舊州經濟基礎良好,起步較早,門類齊全,始終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勢頭。目前,全鎮有各類企業1000多家,已形成石化、服裝、鑄造、飼料為主導產業,餐飲、建筑、防腐等齊頭并進的產業格局。在發展農業中堅持因地制宜調結構,全鎮已形成了金絲小棗、蜜桃、蔬菜、養殖等農業生產基地。2005年實現農業生產總值7682萬元。采油三廠石油開采量占大港油田總產量的42%,在相互成為發展依托的同時,實現了油地共贏。2005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產值19.17億元,固定資產投入7400萬元,財政收入2312萬元,成為全縣財政收入第一鎮,并躋身滄州市經濟綜合實力十強鄉鎮之列。 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舊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創造性的提出了“開放活鎮,文化興鎮,項目富鎮”的發展思路,積極優化發展環境,制定出臺招商引資優惠辦法,挖掘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全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目前,舊州鎮總體規劃已經完成:占地5萬平方米的休閑廣場已完工,并成為滄州最大的廣場;商貿中心街、冀東商貿城升級改造工程、工業項目聚集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鋪開;滄縣武術產業基地日漸形成;舊州作為古滄州舊址,滄州古城遺址、開元寺、毛公甘泉、林沖廟等20余處旅游景點有待開發。依托宋代古滄州文化資源,借助鐵獅子“鎮海吼”雄風,搞好配套古景點開發,必將成為今后商家大賈投資的熱點。 文化底蘊 文化底蘊深厚。舊州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人文景觀、歷史遺跡較多,品位高,文化內涵深厚,是歷代比較有影響的地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著名的冶鐵鑄造中心、佛教圣地和軍事要地。歷經2000多年的滄州古城舊址保存良好,年代久遠,形狀奇特,是華北平原現存最大古城遺址之一。城內文化層豐富,文物眾多,現存文物有國寶鐵獅子、鐵錢庫、礌石館、毛公甘泉、開元寺等,位置集中,在京津地區較為罕見;傳說中的林沖發配滄州、火燒草料場及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戰場生楊文廣(紅蓑草)等都發生在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