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市,黑龍江省轄縣級市,由佳木斯市代管,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與黑龍江兩江交匯處南岸,東接撫遠,南與富錦市、饒河縣為鄰,西臨松花江與綏濱縣相連,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相望,邊境線長170千米。總面積6229平方千米。同江市戶籍人口為173788人。轄2個街道、6個鎮、4個鄉。市人民政府駐同江鎮杏林路10號。
同江市原名“臨江”,赫哲語“拉哈蘇蘇”,意為“古老的屋子”。在西周時代屬肅慎部內地,秦漢時稱挹婁,南北朝又稱勿吉,隋唐時代勿吉一名消失,演變為黑水部落。1965年,設置同江縣,1987年,設立同江市(縣級),由佳木斯市代管。
同江市是國家一類口岸、國家級生態示范市、國家園林城、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是中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發祥地和主要聚居區,是貫穿祖國南北公路大動脈“同三”公路的北端起點。境內有三江、八岔、洪河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街津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街津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生長著種類繁多的高等植物以及天鵝、丹頂鶴、馬鹿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
【行政區劃】
同江市轄2個街道、6個鎮、4個鄉:
街道:繁榮街道、興華街道
鎮:同江鎮、樂業鎮、三村鎮、臨江鎮、向陽鎮、青河鎮
鄉:金川鄉、銀川鄉、街津口赫哲族鄉、八岔赫哲族鄉
【建置沿革】
同江市原名“臨江”,土名“拉哈蘇蘇”,赫哲語,“廢墟”或“老屋”之意。 在西周時代屬肅慎部內地,秦漢時稱挹婁,南北朝又稱勿吉,隋唐時代勿吉一名消失,演變為黑水部落。唐開元十四年(726年),在黑水部落設立了黑水州都督府,后經過遼金時代和元明的統治。因其“瀕臨松花江南岸,北即黑河口,實為扼要咽喉”,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15日,吉林將軍奏準,于“富克錦東北之拉哈蘇蘇”(今同江市政府駐地)設置臨江州,隸屬依蘭府。同年9月18日,知州吳士澄于啟用關防“視事”。清宣統元年(1909年)6月2日,奏準升改臨江府,隸屬東北路道。 民國二年(1913年)3月,改臨江府為臨江縣。 民國三年(1914年)2月,因與奉天省臨江縣重名,奉令改為同江縣。同年6月,隸屬依蘭道(由東北路道改稱)。 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撤銷道制,改由吉林省直轄,時為三等縣。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2月,東北淪陷后,初隸吉林省,劃歸三江省管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劃歸合江省管轄。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6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撤銷同江縣,并入富錦縣。同年6月,劃為第十區。 1955年,改為同江區。 1959年4月24日,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將富錦縣的同江區(包括同江、三村、樂業鄉)劃歸撫遠縣管轄,并將同江區改為同江鎮,撫遠縣人民委員會遷駐同江鎮。 1965年8月23日,國務院決定,設置同江縣,以撫遠縣西部地區,即同江鎮和樂業、三村、街津口、八岔公社及勤得利農場鄉為同江縣的行政區域。縣址設于同江鎮。歸合江專區管轄。同時,撫遠縣址遷至撫遠鎮。 1985年1月,合江地區正式撤銷,劃歸佳木斯市領導。 1987年2月2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同江縣,設立同江市(縣級),由佳木斯市代管。 1988年,黑龍江省批準同江為通貿興邊試驗區。 1994年,同江市被外交部批準為國際港口,對外開放進一步提高。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同江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黑龍江與松花江匯合處南岸。轄區東與撫遠縣接壤,南與富錦市、饒河縣為鄰,西臨松花江與綏濱縣相連,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相望。邊境線長170千米,總面積622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同江市地形屬古老沖積沉降的沼澤平原,同時有外興安嶺零星余脈形成的少量山地,總的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45米至65米,坡降1/5000~1/8000,地貌組合差異不大。
氣候 同江市位于中溫帶濕潤氣候區,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差別明顯。冬季嚴寒漫長,多西北風,氣候干燥;夏季短暫,溫熱多雨,多偏南風,雨水集中,氣候較為濕潤;春、秋季節由于冬夏季風交替,氣候多變,多大風天氣。年平均氣溫4.5度,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15.6度,極端最低氣溫-27.5度;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23度,極端最高氣溫32.1度。年平均降水量709.3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3504.7小時,無霜期148天。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同江市有中等職業教育1所,在校生669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902人,高中專任教師155人,普通初中2所,在校生3145人,初中專任教師306人。普通小學21所,在校生5180人,其中,鄉鎮16所,在校生87人;市直小學5所,在校生2093人。公辦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964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生80人。
文化事業 同江市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博物館2個,全市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總量為174084冊,總流通22584人次/年;文化館1個。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
醫療衛生 同江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醫院2個,保健院1個,鄉鎮衛生院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技術人員707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21人,注冊護士260人。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445張,其中:醫院318張,鄉鎮衛生院127張。(不含農場)
【交通運輸】
公路 “同三”公路(同江到三亞)是貫穿祖國南北大動脈的北端起點,將同江市并入全國公路網,上行可達佳木斯、哈爾濱、長春、北京;通過建虎高速公路可達雞西、七臺河、牡丹江等城市;建設了中俄界江第一座固冰浮橋,通過汽車輪渡碼頭和浮箱固冰通道將公路運輸延伸到俄遠東的各大城市。
鐵路 同江鐵路已并入東北鐵路網,通過同江中俄跨江鐵路大橋,向北與俄遠東鐵路相連接,并可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通往歐洲各國。
航空 同江距佳木斯機場210千米,距撫遠機場190千米,建三江濕地機場建成后,距同江僅有5千米。已開通佳木斯至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等多條國內航線及佳木斯至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韓國首爾等國際航班。
航運 同江市可依托松、黑兩江主動脈開展水上航運,上行可達佳木斯、哈爾濱、黑河、俄羅斯布拉維申斯克;下行可達俄羅斯哈巴、共青城,經韃靼海峽,進入日本海,到達朝、韓、日等國家。
【風景名勝】
三江口生態旅游區
三江口生態旅游區位于同江市區東北7.5千米處,2016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以“江匯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而聞名遐邇。松花江、黑龍江在此相匯,兩江之水北黑南黃,涇渭分明,東流數十里而不相融,謂為三江奇觀。
赫哲民族文化村
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是國家AAA級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赫哲第一鄉”、“赫哲故里”。景區內設客房、餐飲、購物、宣傳等多功能設施。可接納100人同時入住,360人同時就餐。
釣魚臺景區
釣魚臺景區位于街津口赫哲族鄉北面,蓮花河與黑龍江交匯處東岸,街津山西麓,主要景觀有:釣魚臺、釣魚翁、中俄界碑、邊境哨所、江河交匯、俄羅斯異域風光以及街津山。
【赫哲族民俗節日】
烏日貢節 烏日貢節是赫哲族自己的傳統節日,“烏日貢”赫哲語為“喜慶吉日”之意。這是集赫哲民間文化、體育項目為一體的赫哲族人民的節日盛會。大會每年農歷5月15日召開,歷時二至三天。 由于赫哲族有民族語言而無文字等文化特質,傳統文化的延續都以世代口耳相傳完成。因此烏日貢大會的重要文化活動內容,大都是源于赫哲先民下江捕魚、上山狩獵前的祭拜山水之神、慶祝豐收的原始娛樂文化活動, 攜有鮮活的原生態文化元素。
河燈節 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代以捕魚為生的赫哲人,每年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放河燈后,大家習慣圍著篝火跳民族舞蹈——溫基尼,抒發著心中美好的祝愿,成為赫哲人最喜歡過的節日。
赫哲族旅游節 中國同江赫哲族旅游節每年8月由同江市政府主辦。活動主要內容有赫哲族傳統歌舞表演、赫哲族傳統體育項目、赫哲族傳統餐飲大賽、放河燈、集體婚禮、旅游項目推介、經濟貿易洽談、俄羅斯風情表演、旅游書畫攝影大賽等。
【榮譽稱號】
2015年11月,同江市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7年12月,國家民委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區。 2019年,同江市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2019年11月,同江市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7月,同江市入選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 2020年10月20日,同江市入選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2020年12月22日,同江市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名單。 2021年,同江市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12月,同江市入選“2022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點”。 2022年1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同江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