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區位于南昌市中部。東起京九鐵路線與青山湖區毗鄰,南以洪城路東段、撫河路南段、象湖以及南隔堤為界與青云譜區、南昌縣交壤,西憑贛江中央線與紅谷灘新區接壤,北沿中山路、北京西路與東湖區相連。全區總面積39.2平方千米(江西省網站)/41.3平方千米。總人口44.16萬人(2006年末)。
區政府駐撫生路。郵編:330009 代碼:360103 區號:0791
行政區劃
西湖區轄10個街道、1個鎮:
街道:南浦街道、向陽洲街道、桃源街道、廣潤門街道、西湖街道、系馬樁街道、繩金塔街道、十字街街道、丁公路街道、南站街道
鎮:桃花鎮
歷史沿革
西湖原為漢代豫章群古太湖的一部分,唐貞元十五年(799年)洪恩橋(今羊子巷186號附近)的架設將東太湖分隔成東西兩部分,洪恩橋以西謂之西湖,西湖區由此而得名。西湖區在1926年南昌設市后分別稱第四、五部分,六、七部分。1949年解放初期分別稱第三、四區。1955年分別稱撫河區、西湖區。1980年兩區合并稱西湖區至今。
2004年區劃調整前的西湖區區域:東與青山湖區湖坊鄉插花接壤;西臨贛江與紅谷灘新區隔江相望;南以建設路為界,和青云譜區毗鄰;北連中山路,北京西路,與東湖區交界。2004年區劃調整后的西湖區區域:東起京九鐵路線與青山湖區毗鄰,南以洪城路東段、撫河路南段、象湖以及南隔堤為界與青云譜區、南昌縣接壤,西憑贛江中心線與紅谷灘新區交界,北沿中山路、北京西路與東湖區相連。
經濟建設
2010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6.56億元,完成年計劃102%,同比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1.2億元,完成年計劃137%,同比增長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3.05億元,完成年計劃107.6%,同比增長18.5%;財政總收入15.8億元,完成年計劃103.8%,同比增長14.2%,地方財政收入4.08億元,完成年計劃102.3%,同比增長12.5%;實際利用外資8150萬美元,完成年計劃100.6%,同比增長8.3%;
實際利用內資15.3億元,完成年計劃101.5%,同比增長10.4%;農民人均純收入9778元,完成年計劃101%,同比增長9.1%。我區被聯合國亞太城市研究發展中心和中國城市建設發展促進會等組織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區”。
旅游景點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號,占地面積5903平方米。這里原為江西大旅社,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動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武裝斗爭的第一槍。江西大旅社成為南昌起義的總指揮部。
1956年,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籌備處成立,恢復了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賀龍第二十軍指揮部等幾座舊址。1959年10月1日,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正式成立并對外開放,作為向建國十周年的獻禮。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賀龍第二十軍指揮部、葉挺第十一軍指揮部、朱德創辦的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和朱德舊居一花園角2號五座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館四十年來,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共接待海內外觀眾一千余萬人次。輔助陳列《南昌起義》采用現代化的高科技展示手段,全面、翔實、生動地再現了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南昌起義,同國民黨反動派浴血奮戰的英雄業績。1997年,中宣部命名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欣然命筆題字:“軍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是中國革命紀念館。為紀念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進行的南昌起義而建立。館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八一”起義指揮部舊址內。1956年籌建。1959年開放。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管理的舊址有:南昌八一起義總指揮部、賀龍率領的第二十軍指揮部、葉挺率領的第十一軍指揮部、朱德創辦的軍官教育團和朱德舊居等5處。
紀念館庫存藏品原件1295件,復制品1416件。還布置了舊址原貌陳列和輔助陳列。總指揮部的二、三樓內,陳列內容有“南昌起義的決定”、“南昌起義”、“南昌起義部隊南進和井岡山會師”等3個部分。展出照片150幀,圖表15個,繪畫10幅,模型 1座,實物70余件。第二十軍指揮部舊址內的“賀龍同志的生平照展”,扼要地介紹了賀龍戰斗的一生;第十一軍指揮部舊址內的“起義中的第十一軍”陳列,介紹了該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第四軍獨立團到參加南昌起義的戰斗和發展歷程;軍官教育團舊址內的“朱德同志創辦的軍官教育團”、“朱德同志生平照展”兩個陳列,扼要地介紹了軍官教育團的革命斗爭歷史和朱德偉大的一生;花園角二號朱德舊居內的“南昌起義中的朱德同志”,較詳細地介紹了他在南昌起義中的功績。南昌起義總指揮部的三樓北端,還開辟了“周恩來同志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專題陳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