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民張女士(化姓)在騰訊新聞熱問發帖稱,國慶黃金周期間,她與丈夫奔赴歐洲度蜜月,卻因一場“定制游”遭遇噩夢。張女士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今年年初,她通過社交平臺找到武漢某“高端定制旅行社”,花3萬元團費定制了蜜月旅行。然而,他們抵達歐洲后,負責人吳某突然失聯,導致兩人被迫在異國他鄉臨時訂房、摸索行程,額外花費4萬多元,原本承諾的“6人小團”“全景點覆蓋”淪為泡影。張女士發現,參加這個“歐洲定制游”的受害者還有十多人,團費總金額達到了28萬元。記者調查發現,吳某此前已經因多起司法案件被列為被執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費。目前,張女士已聯合多名受害者收集證據,計劃通過法律途徑追回損失。
輕信“高端定制”,從平臺“種草”到付清尾款暗藏隱患
“第一次出國,英語不好,想找個靠譜的旅行社,就通過社交平臺刷到了‘老吳’。”張女士向記者回憶。她在社交平臺上看到,吳某發帖宣傳“歐洲6人定制小團”,強調“非走馬觀花、門票酒店全含”,還自稱“法國留學背景、有本地地接社、武漢有實體門店”,這些信息讓她動了心。
“恒隆廣場是武漢高端商場,他說他的門店開在這里,看著也比較靠譜。”張女士說,她為了確定該公司的情況,特意讓武漢的朋友去門店核實,3月時門店仍在正常運營,這讓她放下心來。隨后雙方簽訂合同,約定了9月30日至10月11日的意大利、法國12天行程,兩人團費共計3萬元,張女士當天便向該公司對公賬戶支付了1萬元定金。
然而,這場“靠譜”的定制游從一開始就暗藏隱患。今年6月份,一名自稱“林某”的學生突然通過合同信息添加張女士的微信,焦急表示自己報了吳某的暑假游學團,臨出發前一天卻聯系不上吳某,“他說原本承諾的團期沒拼到人,要延期。”雖然后來林某延期出行,但據其反饋,行程中不僅合同約定的部分景點被以“時間不夠”為由刪減,住宿也“一般般”,吳某還常因團員質疑甩臉色、不聽取意見。“當時定金已付,我臨時找其他旅行社來不及,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張女士說。
8月份,張女士辦完簽證后,吳某開始頻繁催促其支付尾款,理由是“需提前訂酒店、安排行程”。此時張女士再次讓朋友去恒隆廣場門店核查,卻發現門店已關閉。面對質疑,吳某辯解稱“疫情導致游學業務虧損,恒隆房租太貴,正在找新址”。同時,面對張女士提出索要酒店訂單的需求,吳某以“帶團有時差”“有流程”“不信任就沒法合作”搪塞。最終,張女士還是支付了尾款,“想著他之前確實有團出行,沒敢深追,怕關系鬧僵影響后續行程。”
突然失聯,糟心行程、街頭找房,蜜月變“異國噩夢”
9月30日,張女士夫妻抵達羅馬后第一個“意外”便不期而至:吳某此前承諾的“地接”并未出現,還以“行程變動”為由讓他們從羅馬飛往巴黎,因當天到達羅馬時間太晚,吳某答應幫他們在羅馬安排住宿,并遠程幫叫了一輛網約車,夫妻倆因不熟悉機場地形,找乘車點花了近1小時,抵達住宿地時已是深夜。
10月1日上午,張女士將飛往巴黎的行程截圖發給吳某確認接機,對方仍有回復,但上飛機后,他便不再回復消息,陷入失聯狀態。張女士說,下飛機后他們等待了半個多小時,才收到吳某的兩段語音,對方稱“在瑞士邊境過海關時被查,因他的證件被偷、車被砸,需罰款6000歐”,此外,吳某還稱“因接機安排錯了機場,需要自行訂酒店,后續會報銷,次日再聯系”。
可這個“次日”,成了無止境的等待。張女士夫妻徹底陷入困境:因國內手機收不到短信,無法注冊Uber,信用卡僅有1萬元額度,對于法語、意大利語又不通,連公交、地鐵都不敢坐。“每天只能在網上查攻略,臨時訂酒店,2000元多一晚已經是控制預算,稍微安全點的都滿房或要三四千元。”張女士說,他們兩人在巴黎、羅馬街頭拖著行李箱找住宿,遇到火車站等混亂區域總是提心吊膽,“有些景點需要提前預約,我們只能在外圍打卡,完全沒心情玩,每天三四點就醒,滿腦子都是怎么解決問題。”截至目前,除了3萬元團費,兩人已額外花費4萬多元。
多方調查,幕后騙子官司纏身,多名受害者受牽連
張女士表示,更讓她氣憤的是,她后來通過其他受害者得知,吳某的“被查”純屬謊言。一名曾被吳某拖欠課時費的家長告知她,吳某“沒失聯,就是躲起來了”,且他至少有三四個微信賬號,此前在國內經營音樂培訓時,曾拖欠30多名老師數十萬元課時費。
此外,法國當地地接社也告訴張女士,吳某“私人收游客錢未轉給地接”,僅他們一家就被拖欠十幾萬元,此前由吳某對接的部分旅行團行程,是地接社墊錢安排的,如今已無力繼續墊付。張女士在社交平臺上發布經歷后,迅速有十余名受害者聯系她,群聊記錄顯示,有兩人付了6.5萬元,有四人付了8.5萬余元,目前均未能聯系上吳某。
記者調查發現,與張女士簽署歐洲定制游合同的武漢西米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文藝創作、信息咨詢服務、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務、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票務代理服務等,但不包括旅游業務。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吳某,天眼查信息顯示,吳某在7家公司任職,是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自身風險6條,周邊風險59條,開庭公告16個,包括服務合同糾紛、股權轉讓糾紛、追索勞動報酬糾紛等,名下數家公司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企業,他本人也被限制高消費。
記者多次嘗試聯系吳某及相關公司,截至發稿均無回應。據一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他曾與吳某在國外留學,當時吳某家里條件不錯,留學回國后投資了不少公司,前幾年可能因為經營不善,到處向朋友借錢,后來聽說他騙了不少人的錢后逃到了國外,此后再也沒有消息。
目前,張女士已聯合其他受害者收集合同、聊天記錄、付款憑證等證據,計劃回國后立即報警,并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通過法律途徑追回損失。“好不容易湊了假期度蜜月,結果成了騙局受害者,這次蜜月旅行也因此受影響。”張女士無奈表示,經歷此事后,她再也不會盲目選擇跟團旅游,“也希望能提醒更多人,找旅行社別只看平臺宣傳,一定要核實資質,留好證據,以避免上當。”
(來源:揚子晚報 宋世鋒 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