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基地進行團建
露營基地設施完善
帳篷在樹林間安了“家”
入秋之后,哈爾濱清晨涼意漸濃,但市民親近自然的熱情絲毫不減。城市周邊林地、江畔的“天選露營地”里,一頂頂帳篷在樹林間安了“家”;設施齊全的露營基地內,同樣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如今,野外露營的“隨性自在”與露營基地的“省心舒適”,成為哈爾濱人露營生活的兩種主流方式,共同勾勒出黑龍江露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圖景。
野外露營:回歸本真,在自然中尋松弛
“風一吹、陽光灑下來,整個人都放松了,戶外露營真是讓人上癮!”市民麻團爸爸邊擺弄柴火爐邊笑言。他的裝備不算極致專業,但柴火爐、折疊桌椅等必需品齊全,“常帶孩子來,孩子愛挖土玩水,我在這兒燒水煮飯,看火焰跳動特別治愈。”
在哈爾濱,像麻團爸爸這樣偏愛野外露營的人不在少數。退休市民習隱露營已有兩年,“偶然開車路過發現這兒,之后只要天晴就來。周六周日來得更早,怕沒車位。有時在這兒吃兩頓飯,投入的費用和在家差不多,卻能呼吸新鮮空氣,心情完全不一樣。”
野外露營的魅力在“隨性”。“沒準備專業設備,后備箱裝些簡單裝備,找處風景好的地方坐下,聊生活談理想,感受自然煙火氣,是工作后的解壓好辦法。”對于市民孫女士和好友來說,野外露營無需固定流程、不靠配套設施,與自然為伴便能尋得內心松弛。不過,這也考驗露營者自主能力,從裝備到食材都需親力親為,反倒成了吸引“體驗派”的獨特之處。
露營基地:省心便捷,精準滿足多元需求
與野外露營的“隨性”不同,露營基地以“省心舒適”圈粉。太陽島國家5A級風景區內的露營基地里,帳篷整齊排列,兒童淘氣堡笑聲陣陣,K歌區歌聲不時飄出。“只要帶好心情來,就能全方位滿足需求!”基地經營者崔士丹介紹,營地運營兩年,客流量和營收逐年上漲,靠完善設施與優質服務積累了大批忠實客戶。
對不想費心準備的游客,露營基地是優選。基地提供帳篷出租到太空艙民宿的多種住宿方案,帳篷價格98元至1980元不等,太空艙配淋浴、空調、智能馬桶,最多容4人入住。餐飲上,烤全羊、燒烤、現磨咖啡等齊全,無需游客自帶食材。針對不同群體,基地還提供精準服務:為企業團建準備音響、投影;為孩子設置淘氣堡、泡泡屋并配專職看護;給愛唱歌的游客免費提供K歌設備,不少叔叔阿姨在此高歌,歡聲笑語度過一下午。
外地游客是基地重要客群。“住太陽島,清晨逛景區、傍晚看日落,太浪漫了!”一位南方游客說。基地地處景區核心區,地鐵2號線直達,還為消費客戶提供觀光車服務,帶游客賞太陽島與松花江風光。崔士丹表示,外地游客更關注配套與交通,對本地特色餐飲需求高,南方游客尤其愛茶飲,基地服務精準契合這些需求,讓游客輕松享受露營樂趣。
雙軌并行:折射露營經濟多元發展邏輯
兩種露營方式走紅,本質是人們對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體現,也折射出黑龍江露營經濟的多元發展邏輯。
“快節奏高壓生活下,人們常焦慮疲憊,露營提供逃離日常、親近自然的契機,能讓人放松神經、尋回內心寧靜。”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張伯涵指出,露營的社交屬性可緩解虛擬社交空虛,人們面對面交流協作,在真實場景中加深情感連接。而且,準備露營、應對戶外突發狀況,還能讓人獲得掌控感與成就感、增強自信,這些心理需求的滿足,讓露營成為大眾喜愛的休閑方式。
野外露營吸引追求自由、愛動手的“體驗派”,以年輕人和退休人士為主;露營基地服務家庭親子、外地游客、企業團建群體,二者互補讓更多人參與露營,推動露營經濟從小眾走向大眾。企查查數據顯示,黑龍江露營相關企業發展態勢良好。目前現存2788家,近十年注冊量持續增長,2024年首次突破千家,達1001家,同比增長32.23%。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冊581家。省內分布上,哈爾濱現存1437家,占全省的51.54%,其次是牡丹江市248家,大慶市和齊齊哈爾市均為188家。
兩種露營方式并存,也推動露營經濟細化升級。野外露營帶動裝備銷售、戶外用品租賃等產業;露營基地通過優化服務、創新業態提質發展。崔士丹透露,太陽島露營基地計劃改造硬件、優化區域劃分,拓展草坪婚禮、藝術寫生業務,還將嘗試打破季節限制,探索冬季雪地火鍋、冰釣項目,實現四季運營。(文/攝 記者 王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