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綿陽市 >> 鄉鎮介紹 >> 金龍場鄉 |
![]() |
金龍場鄉 |
金龍場鄉俗稱“駝子店”,因明末清初建古廟金龍寺而得名,位于四川梓潼縣西北部,東鄰雙板鄉,南至黎雅鎮,西接江油市戰旗鄉、新興鄉,北與江油市東安鄉接壤,幅員面積46平方公里,小永路從南至北縱穿而過,與寶成鐵路相距16公里,竹編歷史悠久而享譽“竹編之鄉”美名。 地理環境 全鄉總耕地面積17209畝,轄13個行政村,91個農業合作社,3862戶,總人口1249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21人)。外出務工3280人,收入1300萬元,2006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919萬元,工業總產值實現651萬元,農業總產值實現50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10元。 該鄉屬丘陵地帶,森林覆蓋率80%,年平均期溫17.5攝氏度,降雨量800至1000毫米,有塘堰1281口,小二型水庫(高洪、柏楊、松花)3處,小一型水庫(跳蹬河)1處,常年蓄水量450萬立方米,提灌站8處,裝機容量825千瓦。 鄉鎮建設 該鄉種植業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西瓜、海椒、苧麻、水果、藥材等,養殖業以豬、牛為主,兼養水產、羊、兔、小家禽等。 該鄉有金龍場和龍鳳場兩處集貿中心。金龍場常住人口1300余人,主街道寬8米,長1050米,均為水泥路面,背街長600米,為柏油路面,場鎮路燈、自來水、電話、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齊備。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小靈通網絡覆蓋全鄉,龍鳳場常住人口400余人,基礎設施齊備,集市貿易交易活躍。 該鄉有小學1所,教學班47個,在校學生1195人,教職工57人,衛生院一所,村級衛生站12個,專職醫務人員31人,信用社存款余額1480萬元,貸款余額736萬元,獸防站畜禽防疫服務體系健全, 該鄉2007年發展思路是緊緊圍繞“產業調整富民,資源開發強鄉”總體發展思路,充分挖掘鄉域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潛力,大力實施“田制種,地栽麻,水產魚,圈養豬,閑竹編,忙特色”六業并進發展戰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切實搞好以水利、交通、有線電視、沼氣池等十大惠民行動,大力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切實轉變鄉村干部工作作風,以安全、社會綜合治理工作為重點,努力維護農村穩定,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特色產業 以蠶桑產業為支撐,統籌產業布局加快蠶桑產業基地建設。圍繞建“四川蠶桑第一鎮”這個品牌項目,加快土地流轉,加強培育大戶,實現規;洜I,提高桑葉的使用率,壯大養蠶規模;在農民自愿的情況下逐步把土地向懂技術、會管理的能手集中,實現規模效益;積極探索“反租倒包”的有效形式,把農民變成產業工人;加強新技術推廣,以龍騰公司為依托,走“公司園區農戶”的體制,以科技推廣為支撐,在抓龍頭、建基地、創品牌上做文章,建“蠶桑產業化科技示范園”,實現企業支持力度最大、農民積極性最高、勞動面最廣、見效最快、經濟效益最好的目的;金龍場鄉現有桑樹17000萬株,11000畝,到2010年,金龍場鄉新栽桑樹10000畝,栽桑2000萬株,使養蠶規模達到4萬張,農民蠶業收入過4500萬元,蠶業行業收入達到1.5億元。努力發展龍頭企業,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的發展。加強政策扶貧和資金支持,積極探索蠶桑產業化的發展資金;蠶桑產業走好“公司園區農戶”的路子,建立企業和農民更加緊密的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達到以蠶養企,以企業促進蠶桑業全面發展的效果。充分利用金龍場鄉農產品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和對上爭取,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和營銷業,使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帶動農戶的比例達到60%以上。積極推進“支部協會”工作,充分利用黨支部的政治影響力,建立“干部長期受教育,農民長期得實惠”的長效機制,壯大產業,達到合理相加、互動共振、加快發展、增收富民的目的。金龍場鄉重點抓好支部加蠶桑產業協會,到2010年,覆蓋面達到100%。積極發展蠶桑觀光農業。充分利用打造“四川蠶桑第一鎮”的知名度和桑園的特有的自然風光,發展蠶桑休閑旅游業。 水利建設 2008年3月1日,梓潼縣金龍場鄉海棠村老橋河橋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海棠村1社宋仕發等 近20位村民挑的挑、挖的挖,忙得不亦樂乎,計劃將原來的石河堰增高1米,通過增加蓄水使海棠1社2008年發展水稻制種、海椒、西瓜等生產用水再無后顧之憂,2008年工程已接近尾聲,成為金龍場鄉渠道歲修的亮點之一。 據了解,金龍場鄉十年九旱,生產用水較為困難,為此金龍場鄉將渠道歲修納入單項工作重點考核,動員各村抓住春節前后勞動力較為集中的時機認真組織渠道歲修。海棠村無法從金龍場鄉四大水庫提水,新一屆“兩委”就在扎石河堰增加蓄水、以經營權換開發資金新修蓄水工程上下功夫,繼2007年在長河堰吸引投資19萬元建大型蓄水工程后,2008年又計劃在海棠2社一小峽溝新修蓄水工程,2008年已有3位有志之士計劃投資;松花村投資1萬余元集中硬化松花水庫200米渠系;八一村3社從大年初六就開始修補放水渠,2008年已整修春灌渠系4000余米。 2008年,金龍場鄉11個村已共計投工投勞8000余個,投入資金10萬余元,相繼整治、疏通了鯉魚石、高洪等提水主渠近11公里。 鄉鎮重建 5.12地震使金龍場鄉農村住房遭受毀滅性打擊,全鄉房屋倒塌247戶1184間,嚴重受損1399戶6106間,輕微受損1727戶10456間,受損面達95%以上,針對災后重建面臨面廣、量大、時間緊、任務重的嚴峻形勢,金龍場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在破解“材料運輸難”、“建材購買難”、“資金籌措難”、“干部監管難”、“科學規劃難”上苦下工夫,積極引導受災群眾主動參與災后重建,有效推進了全鄉災后重建工作順利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