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頁 >> 四川 >> 宜賓市 >> 鄉鎮介紹 >> 勝天鎮 |
![]() |
勝天鎮 |
勝天鎮位于高縣東北部,宜長路中段,距宜賓市 32 公里,距長寧縣城 28 公里,幅員面積 89.8 平方公里,轄 19 個行政村,1個街道社區, 134 個村民小組, 4 個居民小組。總人口 26665 人,其中:非農業人口 1371 人。耕地面積 1553.93 公頃,森林面積 2833.33 公頃,森林覆蓋率 31.6 %。 歷史沿革 清代屬慶符縣易俗鄉。民國 15 年( 1926 )置祭天鄉。民國 24 年改聯保。民國 29 年 10 月復為鄉。 1951 年 10 月,與世和鄉、福漢鄉合建勝天公社,取“人定勝天”之意而名。 1960 年 1 月,隨慶符縣并入高縣。 1961 年 8 月,原福漢、世和 2 鄉劃出。 1984 年復鄉。 1992 年 9 月撤區建鎮。 農村經濟 勝天鎮一個農業大鎮,主產水稻、玉米、紅粱、林業,養殖以生豬、鴨、魚為主。糧食總產量保持在 15531 噸以上,經濟產業中,年出欄肥豬 2.1 萬頭,家禽出欄 45 萬只,蠶繭產量達 128 噸,漁業產品 136 噸。 2002 年— 2003 年,糧食總產量分別為 16511 噸、 15531 噸,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 6829 萬元、 6292 萬元,第一產業分別為 3475 萬元、 3426 萬元,財政收入分別為 368 萬元、 115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 2427 元、 2560 元。 工業經濟 勝天鎮的工業經濟以糧食、建材為主。 2002 年— 2003 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分別為 8610 萬元、 7000 萬元。 2003 年— 2004 年,工業總產值分別為 3734 萬元、 3752 萬元。 基礎設施 據勝天鎮黃鎮長介紹,他們正在努力改善當地的交通條件,力爭將連接大邑的公路修通,整個路程將縮短12公里,同時勝天鎮將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人文優勢、生態優勢”相結合,將勝天鎮打造成為宜賓近郊旅游中心地帶,現在勝天鎮的李子樹已經開始了規模種植,還有“桫欏海、紅巖山”等著名景區也在積極的改善中,今天也有幸見到了勝天鎮書記——沈文虎先生和黃鎮長,他們一聊到勝天鎮就喜形于色,并且熱情洋溢的向我們介紹整個勝天的發展情況,臨走還邀請我們在桫欏海建成之日前去做客!那里的風土人情真的讓人留戀,我們吃飯的那家“觀景園農家樂”也不錯,后山很多櫻桃樹和李子樹,菜品味道很不錯,收費也很合理,向大家推薦,等到李子成熟的時候我們還將去品嘗。 社會事業 勝天鎮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 945 人,教師 49 人,小學5所,在校生 2060 人,教師 80 人。有文化站1個,衛生院2個,衛生技術人員28人,病床20張。福利院1個。全面開通光纖電視,實現收視 30 個頻道以上。程控電話、移動通訊已開通,水電設施齊備,具備了投資開發的條件。 旅游資源 西南地區最大的、與恐龍同時代的活化石——原始桫欏海,在高縣勝天鎮境內的紅巖山風景區,有桫欏數量多達近 10 萬株。因而勝天鎮有“桫欏之鄉”之美譽。 與桫欏海相輝映的是“川南第一廟” 流米寺,建寺有 230 多年的歷史,為寺廟配套的山形別具一格,大寶寺也具有悠久的佛教文化特點,香客游人絡繹不絕。 紅巖山風景區是勝天鎮的旅游資源,也是宜賓市城市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蜀南竹海”旅游線上的重點景區之一,是開展宗教朝圣和原始生態觀光旅游的最佳勝地。 勝天鎮土地肥沃,盛產水稻、蠶繭、茶葉、林竹、水果,有“魚米之鄉”之美譽。勝天鎮將背靠五糧液集團、高洲酒業集團、絲綢集團公司、華盛紙業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蠶桑、紅梁等產業,使勝天鎮這個“魚米之鄉”更加富庶。 勝天鎮區位優勢明顯,是輻射宜賓市郊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流通、交易中心。 榮譽稱號 2001 年,勝天鎮榮獲縣委“六好黨委”榮譽稱號。 2003 年,縣委表彰為“五好黨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