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就是中秋節了,各式各樣的月餅已經陸續上市。今年,除了經典的廣式、蘇式月餅外,各種特色月餅也走俏市場。
“蒸”月餅火爆出圈 成中秋新寵
在菏澤市定陶區半堤鎮的一家花餑餑工坊里,手藝人張娜正帶領工人們忙著趕制中秋花餑餑月餅。與傳統烤制月餅不同,這種“蒸”月餅以果蔬汁調色,用面粉、牛奶和雞蛋制成。憑借嫻熟的面點技藝,她們將一塊塊彩色面團,經搟、壓、切等十余道工序,變成了栩栩如生、造型各異且寓意吉祥的花餑餑月餅。
“蟹”逅團圓 創意花饃走俏市場
在日照嵐山區,一家非遺花饃工坊也迎來了生產旺季。店主獨創的螃蟹等特色花饃,讓這項傳統非遺技藝煥發出勃勃生機。
老手藝趕新單 非遺禮餅有創新
在福建福州,傳統月餅又叫“禮餅”,它獨特的古早風味兒,是當地人心中最濃厚的中秋記憶。福州市閩侯縣的小箬村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月餅村”,隨著國慶、中秋“雙節”臨近,這兩天,這里也迎來了訂單高峰。
來到福州市閩侯縣的小箬鄉,大街小巷都彌漫著炭火的煙火氣與月餅的油香味。這里的制餅工藝已傳承百年,是遠近聞名的“月餅村”。在一家傳統手工月餅店鋪,記者看到,二十多名工人各司其職,揉面、包餡、撒芝麻、烤餅的流水線緊張有序,烤爐里的月餅散發著陣陣誘人香氣,剛出爐的月餅還帶著炭火的溫度,就被迅速打包分裝。
禮餅是福州傳統的手工月餅,禮餅的制作技藝也是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據傳承人介紹,禮餅要好吃,關鍵在于真材實料和炭烤火候。前前后后要“翻身”三趟,這樣的工藝慢焙出來的禮餅,才能外酥里嫩,甜咸融合。
每年中秋前夕,小箬鄉的傳統手工月餅訂單就會迎來高峰期,近些年,隨著電商上線,外地訂單量也直線攀升。除了傳統的甜咸口味,一些手藝人還創新了芋泥、紫薯、咸蛋黃等新口味,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據統計,小箬鄉每年生產銷售的手工月餅約200噸左右,銷售額超400萬元。(來源:央視新聞)